生活科普:人一次最多能吃多少食物?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16
瀏覽次數(shù):1066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近年來,“大胃王”的新聞和吃播屢見不鮮,在各種視頻網(wǎng)站上都有他們的身影。當看著他們將放在面前的各種美食在短時間內一掃而空時,很多人會發(fā)出“哇”的驚嘆,有些人覺得看他們吃飯很爽,感覺自己瞬間也有了食欲。

來源|Unsplash

很多國家都有所謂的“大胃王”,例如日本的小林尊曾在2011年創(chuàng)下10分鐘吃下69個熱狗的世界記錄,他的記錄還包括在半小時之內狂吃337個雞翅。切斯特·納特是美國的一位大胃王,也是前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(10分鐘吃熱狗66個)。除了這些漢子以外,一些看起來瘦瘦小小的女孩子,實際上也有著驚人的胃容量。這不禁讓人好奇,人一次究竟能吃掉多少東西呢?

來源|Pexels

1. 胃究竟有多大?

一個成年人的胃大約長25cm,容量大概是1.5L,相當于一瓶大可樂的體積。實際上,胃的具體大小因人而異,也會受到年齡、健康狀態(tài)、飲食習慣、激素等的影響。

正常人的胃容量在完全空腹的狀態(tài)下僅約50ml,隨著人不斷進食,胃黏膜下的平滑肌不斷延展,才會逐漸擴展成原來的30倍體積之大,即約1.5L。

來源|Pexels

但是,這并不是說人在喝下一整瓶可樂以后就不能塞下任何食物了。這是因為胃是有彈性的,像氣球一樣,胃在吃東西的過程中會不斷膨脹。氣球的大小與其內外的壓強有關,而胃感知饑飽的程度則受大腦控制。

例如,當你喝下3瓶500毫升的礦泉水以后,胃就感覺“飽了”。遍布在胃壁上的神經(jīng)細胞會及時向大腦發(fā)出“飽腹感”信號,這些信號會通過交感神經(jīng)到達下丘腦,告訴我們胃已經(jīng)飽了,不要再喝水了。

來源|百度百科

大約從第5瓶礦泉水開始,人的胃已經(jīng)擴張到極限,這種情況在臨床上稱為急性胃擴張。這時候人會非常難受,胃壁被撐得很薄,雖然薄薄的胃壁不一定會被撐破,但一定會對胃部的供血帶來影響,如果胃部經(jīng)常被撐到極限,就可能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。

除此之外,人體在消化某些營養(yǎng)元素時還會產生激素,這些激素會通過血液到達下丘腦。如果在飽了的基礎上非要繼續(xù)吃,那么就會觸發(fā)“嘔吐中樞”,把吃多的給吐出來,所以一個人正常吃東西是很難被“撐死”的。

來源|百度

2. 胃容量會被撐大和餓小嗎?

人的饑餓感并不是胃發(fā)出的,而是大腦神經(jīng)中樞的感覺,胃只是一個“接收器”。

胃是由好幾層肌肉構成的囊袋狀結構,而胃容量是指胃囊擴張以后,能夠容納食物的量。進食的時候,具有彈性的胃被食物暫時撐大,而當食物轉移到腸道以后,胃又會恢復原來的形態(tài)。所以,某一頓吃得很撐,胃只是暫時被撐大,胃容量也跟之前一樣。

一些特殊人群,比如大胃王的比賽選手,他們通過訓練來抑制嘔吐中樞發(fā)來的信號。這樣一來,在不考慮健康的情況下,大胃王選手就可以讓胃里塞入更多的食物,再加上可能他們胃的彈性天生就比普通人更好,于是就讓人覺得他們的胃容量好像變大了。

同樣的道理,某一頓吃得很少,胃容量也不會發(fā)生明顯的變化。一個人一頓飯吃多少能飽,與大腦皮質之間的神經(jīng)調節(jié)有關,判斷是否吃飽了的不是胃,而是大腦,如果長期保持較少進食量,就算你只吃一點,大腦也會提醒你:“我吃飽了!”

所以不管是吃撐或者是餓肚子,都不會把胃容量撐大或者餓小,因為胃的形態(tài)會根據(jù)食物的量進行調節(jié)。

3. 長期吃撐/長期節(jié)食會怎么樣?

長期饑餓,缺乏食物的刺激,膽汁被滯留在膽囊中無法排除,時間長了容易引發(fā)膽結石。而長期狂吃,胃被反復拉伸到極致以后,就會變得松弛,胃蠕動能力衰退后會影響正常的消化機能,如果再加上進食過快,還容易造成急性胃擴張,短時間內還可能出現(xiàn)脫水、電解質丟失的情況,嚴重時甚至能導致人死亡。

來源|pixabay

不管是節(jié)食,還是像大胃王一樣“瘋狂炫飯”,不正常的進食方式本身就偏離了吃東西的意義,更不用說這背后還有很多浪費食物的現(xiàn)象。

吃東西不僅能為身體提供能量,還有一些積極的意義,比如可以緩解壓力。然而吃播過程中很多主播用野蠻的方式進食大量不必要的食物,甚至還有一些危害健康的食物,例如某些超辣食品。這些獵奇視頻雖然能給某些觀眾帶來快感,但是這種吃播也在無形中誤導暴飲暴食、鋪張浪費的消費觀,這是我們不應當支持,更不應當效仿的哦!

來源|央視新聞

所以我們不要盲目跟風,控制吃飯的飯量,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,規(guī)律用餐,細嚼慢咽,吃八分飽才是讓胃保持健康的秘訣。



歡迎掃碼關注深圳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